是指由单纯疱疹病毒(HSV,主要致病亚型为HSV-1)感染、以及由此所诱发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角膜损伤的慢性、复杂性眼病。感染范围除角膜外还可波及眼睑、结膜、虹膜、睫状体等眼表组织。
典型临床表现为:1. 浅层型角膜炎:病变波及上皮及浅基质层,是本病最基本的类型,也是临床上最常见,最易诊断的类型。2.树枝状角膜炎: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,引起细胞增殖变性,随之坏死脱落形成上皮缺损,溃疡呈树枝状或珊瑚状; 3.地图状角膜炎:由树枝状溃疡扩大加深而来; 4.盘状角膜基质炎:角膜中央区混浊水肿,上皮基本完整。HSV传染性强。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,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0%,而出现临床症状者只占1~10%。原发感染仅见于对本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,多为6个月至5岁的小儿。原发感染后病毒终生潜伏于体内待机再发。继发感染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。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如感冒、发热、疟疾、感情刺激、月经、日晒、应用糖皮质激素、退翳及创伤等都可能成为复发的诱因。
该病属自限性疾病,但预后不佳,初次感染后首次复发平均时间3年,复发次数愈多,间隔时间愈短。5年复发率达40%。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激发自身炎症反应而并发角膜斑翳、角膜溃疡影响视力,甚至致盲。也可导致青光眼、继发感染等合并症。
药物治疗根据角膜病变分型进行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(抗炎)综合使用。局部抗HSV病毒的一线药物为核苷类似物如无环鸟苷(ACV 阿昔洛韦)及其衍生物更昔洛韦*(GCV)。
推荐方案:
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适用于浅表部位病毒性眼病和/上皮型HSK(树枝状、地图状),每次1-2滴,每日4-6次随病情好转可酌情减量或停药。